5月30日,浙江电力现货市场启动模拟试运行,初期主要面向浙江省统调电厂、110千伏及以上大用户、售电公司,这是国家电网公司供电区域范围内能源净输入省份的第一个电力现货市场,标志着浙江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是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又一重要进展。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和首批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地区之一,浙江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备受关注。
可是电力现货市场到底是什么?
在普通消费者的概念里,现货市场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一般商品交易都是从现货市场开始。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壮大,大商户、大宗买卖开始出现,也就逐渐发展出了中长期交易市场,即买卖双方以现货交易的价格为定价基础,通过合约确立长期买卖关系,到期“拿钱拿货”即可。
但买卖双方任何一方的经营风险,都会波及交易关联方。如何更好地规避中长期市场的风险?于是又产生了金融衍生品,比如期货交易,参与对手更多,避险能力也就更强了。
但是,电力商品显著区别于一般商品,交易规则必然不同。
◆ 首先,电能“即发即用”,不能大规模存储,发电、输电、配电、用电需在瞬时同步完成,因此电力交易的前提是必须确保时刻保持供需平衡。
◆ 其次,电能输送不能超过电网最大送电能力,否则会导致设备损坏、电网失去稳定甚至崩溃,因此电力交易必须时刻满足电网安全约束。
◆ 再者,电力传输的电量和路径由物理规律决定,不跟“合同”走,不能简单的“一对一”“点对点”实现总量匹配。这也就是电力市场建设的难点所在。
电力市场建设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建立电力市场首先必须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其中关键一步,也是难度最大的一步就是电力现货市场。同时,浙江电网是典型的受端电网,外来电占比高,交直流混联大电网运行复杂。也因此,浙江电力市场建设必须从国情、省情、网情出发,以“安全、经济、绿色”为目标,按照“先进、稳妥、统筹”的原则,科学平稳有序推进。
和一般商品一样,电力这一商品也有时序价格和位置信号。
好比“马大嫂”买菜。
早市的蔬菜新鲜,价格通常会高一些,而休市前菜贩就会降价处理,也就是说不同时间段的商品价格不同。
如果“马大嫂”跑出城,直接找菜农买菜,价格肯定又比家门口的菜市场便宜,不过买菜成本得算上来回路费。
电力商品也像蔬菜商品一样,在不同时间跨度、不同地理位置,会产生不同的价格成本。
浙江电力现货市场以半小时为结算周期,发电侧采用节点电价,用户侧采用统一加权平均电价,通过电能量市场与辅助服务市场联合出清,可以保障市场出清最优化。
通俗地说,每隔半个小时,电价会根据供需关系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每天24小时会产生48个不同的电价。此外,全省不同地理位置的发电厂上网电价,也因为电网通道拥堵程度不同而有所区分。
当然,如果“马大嫂”家大业大,需要购买大量蔬菜,她就可以找不同的菜农或菜贩,通过双边协商、集中竞价、挂牌交易等方式,按周、月、季、年,甚至多年,签订合约,这就是合约市场。同样,她也可以按照每天实际所需蔬菜,就近去菜市场“补货”,这就是现货市场。因此,浙江电力市场还设计了不同时间序列的多种合约市场品种,能有效衔接现货市场,确保市场稳定高效运行。而“马大嫂”在签订合约时的定价,必然要以现货市场的价格为评估依据。
◆ 总的来说,建立电力现货市场,是发现电力价格的需要,有助于让电价有效反映电力供需情况,科学引导投资和消费,促进竞争、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
◆ 同时,可以弥补中长期交易与实际运行之间的偏差,让买卖双方根据实际需求及时“补货”或是“卖货”,电力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市场行情,实时调整购电计划,让用能成本控制在最经济的区间。
◆ 同时,现货市场比中长期合约市场更适应新能源出力波动的特点,有利于扩大新能源消纳空间。
电力市场化改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忽如一夜春风来”,成为国际潮流,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市场化电力改革之路。
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烈的教训,美国加州电力危机“惨案”是其中绕不开的研究课题。
1996年,加州电力系统进行机构重组,至1998年3月31日正式开始市场运营。2年后的2000年6月延续至今,加州电力市场出现了大问题,批发上网电价暴涨,配售电公司严重亏损濒临倒闭,联邦和州政府不得不出面干预。2001年1月中下旬,加州经历了二次大战以来的首次强制性分区轮流停电,上百万人受到影响,对加州乃至美国经济整体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这也是全球范围内电力市场首次遭受重大挫折。
分析认为,加州电力市场设计之初就有两大败笔。
一是交易模式不完善。加州电力市场采用“双边+多边交易模式”,禁止电力公司与发电公司签订可作缓冲并起调节和稳定作用的中长期合同,使得发电商可以放大其行使的市场力,导致批发电价任由发电商“漫天要价”。
二是价格传导机制出现问题。加州电力市场不允许电力公司将高购电成本转嫁用户,也就是销售电价由政府封顶,而不是与批发上网平均电价联动,电价也就失去了调节供需的杠杆作用。随着发电侧批发上网电价的一路飙升,配售电公司只能高价买进低价卖出,一步步陷入严重亏损。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等有关方面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浙江省发改委、省能源局、省能监办、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和省能源集团等单位通力合作,通过国际招标引进具有国际成熟电力市场建设运营经验的咨询团队,深化市场建设关键问题研究,吸收借鉴经验教训,并结合浙江实际,大胆探索,汇聚多方智慧,初步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市场规则体系。
此外,国网浙江电力勇担重任,组织国内顶尖开发团队,历时一年半,高质量建设了数据统一、流程贯通的基于云架构的浙江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这是市场主体参与电力现货交易的公共平台,也是市场运行的关键要素,事关市场有效运营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目前,技术支持系统已通过多轮功能测试和全流程联调,具备模拟试运行条件。
该系统平台包括注册申报、合约市场、现货市场、市场结算、信息发布等86项功能模块,实现了主要功能的一体化平台支撑,构建了平台枢纽型市场电费结算体系,并优化数据处理和相关算法,在国内率先实现电能市场与辅助服务市场联合出清等技术,确保市场快速准确出清、结算安全公正高效、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系统还支持市场静态模拟推演和多种典型场景的动态推演,为完善市场规则和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提供决策依据。
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
身处改革开放先行地,浙江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起步早,经历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市场建设和运营经验。
浙江省电力公司被列为“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市场化改革试点之一
浙江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电力交易业务规范开展
浙江省政府印发《浙江省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浙政发〔2017〕39号),正式启动浙江电力市场建设
1994年8月1日,浙江电网模拟电力市场开始试运行;1995年1月1日正式运行。
模拟电力市场的建立,改变了浙江省发供电企业原有的内部利润核算格局,开始用经济手段和商业化运营模式,进行内部电力商品交易结算。
1998年,浙江省电力公司被列为“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市场化改革试点之一。2000年1月1日,浙江发电侧电力市场正式投入试运营。
至此,浙江电力工业开始进入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竞争性电力市场的改革新阶段。
到2003年7月2日,由于浙江电网电力市场供求关系持续严重不平衡,根据电力市场规则,发电侧电力市场暂停运营。
至此,浙江发电侧电力市场总共运行1227.33天,市场运行率达97.02%,竞价机组容量占全省统调容量的70.03%,市场交易上网电量1282.67亿千瓦时,实际结算平均电价比竞价前每兆瓦时下降5.68元。
自2015年启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浙江电力体制改革在各方推动下全面有序开展、落地见效,电力市场建设及输配电价、增量配电等改革全面推进。
2016年5月,浙江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电力交易业务规范开展。
2017年9月,浙江省政府印发《浙江省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浙政发〔2017〕39号),正式启动浙江电力市场建设。
2019年4月,浙江首个混合所有制增量配网公司在长兴挂牌运营。
此外,浙江电力直接交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19年,交易规模将达到1400亿千瓦时,预计年可降低企业用能成本40亿元。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电力市场建设是当前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是深入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基础,也是发用电计划有序放开和交易中心市场化运营的前提。加快推进浙江电力市场建设,有利于凝聚各方共识,顺利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浙江电力现货交易市场启动模拟试运行,对高质量平稳推进浙江电力市场建设,助推浙江社会经济发展,乃至对全国电力体制改革走向纵深都将带来深远影响。
根据计划,浙江将进一步优化现货市场交易机制,逐步扩大市场范围,有序放开零售市场竞争,丰富合约市场交易品种,到2022年逐步过渡到中期电力市场,逐步建立面向更广泛市场主体的的成熟电力市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