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企业复工电力指数”“转供电费码”,还是“电力+金融”……我们看到,今年以来,电力大数据在促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起了大作用,也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方式提供了新思路。
但它还有着更大的潜力。很多你想不到的领域,比如执法,电力大数据也做了一把“神助攻”。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二。
今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近期,国网浙江电力在杭州、绍兴等地先行先试,通过与当地环保部门合作,运用电力大数据,辅助监测污染企业治污设施运行,减少废气、废水等污染源的不正常排放,同时提升环保执法效率。
背景是这样的,了解一下:
治污虽然一直在推进,但由于污染企业点多面广,仅依靠基层环保执法人员的现场检查和日常监管,很难不留死角。因此部分企业怀着侥幸心理,为节省生产成本,不惜铤而走险,故意停用或少用治污设施,从而导致部分生产企业的废气、废水未经收集处理就直接排放,危害自然环境。
不过,有了电力大数据,这样的违规排污就无处可逃了。
“浙江银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油烟净化装置数据异常!红色警告!”
4月30日,绍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人员通过监控平台监测到环保污染企业生产设备及治污设备的用电负荷,查看告警信息及其历史用电量等数据,收到红色警告信息后,工作人员随即通知现场检查人员现场检查。
针对环保排污监测难题,杭州市环保部门也和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合作,在环保重点管控企业的排污和治污设备上分别加装电能监测装置,将两套设备的用电情况进行实时对比分析,实现对企业环保设备运行状态的全天候、全过程监控。
我们来解释一下。企业违规排污的原因在于排污的同时没有治污。如果,排污设备满负荷运行,治污设备电量为零,或者治污设备比排污设备先关闭,就说明这些企业可能存在偷排嫌疑,这就能为环保部门提供精准、及时的参考。
这套系统相当于为我们装了一只“天眼”。以往我们只能依靠人力现场核查和群众举报投诉进行监管,几个人跑几十个企业,根本忙不过来。现在这些企业的治污设备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关,是否只开了排污设备没启动治污设备,我们一清二楚,不仅为我们节省了大量人力资源,还提高了监管效率和执法准确率。
“电力+环保”,将让碧水蓝天多一点,再多一点。
不同于“跨界”环保监测,“用电健康码”管的事情就更多了。
2020年3月,浙江省首个电力行政执法联动中心在衢州开化成立。在执法中,对用户配电设施管理情况、用户设备运行状况无法及时掌握,需要依靠人工上门查勘才能发现问题,执法效率有待提升。
那么,能不能通过大数据来实现用户侧用电安全数据实时掌握,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执法整改呢?
在这样的脑洞下,“用电健康码”就在开化诞生了。
“用电健康码”采用大数据融合、数据挖掘算法等技术分析生成,反映用户配电设施运行状况和管理情况,实现用户用电健康指数的精准刻画。
类似于群众“健康码”需要多项基本信息构成,“用电健康码”也同样如此。“用电健康码”的数据来源于营销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设备信息输入等,形成“一企一码”。
通过数据收集与采集,得到用户用电环境、配电设备、管理人员、规章制度四个维度17个健康因子36个判定信息,依据“用电健康码判定表”,生成“用电健康码”,实现用户用电健康指数首次认定。
01 | 不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人身安全或重大政治、经济等影响的健康因子,直接判定为红码。
02 | 不涉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人身安全或重大政治、经济等影响的问题或缺陷,判定为黄码。满足5个黄码判定因子的,升级判定为红码。
03 | 未提交用电状况信息,两次生成黄码,三次及以上生成红码。
04 | 不满足黄码和红码条件的,判定为绿码。
05 | 用户注册后,信息完善前,默认用户为灰码。
该判定根据《安全生产法》《电力法》等国家法律法规,《配电设施设计规范》《配电设施运行规范》等相关国家标准规范要求制定。健康码生成后,将同步显示缺陷列表、整改措施、优化建议等,用户可根据整改建议,针对性地开展整改。
后续,供电公司用电检查人员会对用户开展专项、周期性用电检查,现场核实用户输入信息,更新“用电健康码”。同时,用户开展整改更新用电状况后,“用电健康码”将同步更新相应数据。
通过“用电健康码”,电力执法中心、供电公司、企业管理者等可以更加精准地掌握用户配电设施管理情况、用户设备运行状况,及时消灭用电“亚健康”。
对于红码情况,供电公司立即组织人员上门下发整改通知单,指导用户及时消除用电安全隐患,并同步报送电力行政执法联动中心备案,确保用电安全;
对于黄码情况,电力用户根据整改建议落实整改措施,及时反馈整改情况,消除黄码,消灭用电“亚健康”;
对于绿码情况,供电公司按照用电检查计划正常开展用电检查,并现场核实用户填报信息准确性。
“用电健康码”情况同步推送至电力行政执法联动中心,作为执法中心现场执法检查重要参考依据。
在开化,某压缩机企业实际平均负荷达1550千瓦,已严重超载,存在因超载造成安全事故的隐患,该企业“用电健康码”显示为红码。
近日,开化县电力行政执法联动中心借助“用电健康码”对该企业进行电力行政执法检查。原来,该企业自复工复产后,为满足增长的订单需求,临时新上生产设备,为了减少投资,未进行设施增容,简单地认为只要将所有生产设备错时用电,原变压器1300千伏安的容量应该能满足生产需要。执法人员立即进行现场执法,要求用户进行整改并缴纳违约金。
这就是电力大数据跨界助力执法的初尝试,是不是有一点点酷~